晶粒軋制粗化沉淀顆粒直徑分析圖像顯微鏡 工廠軋制普通C,Mn非細化晶粒鋼材,需要通過一次或多次間斷軋制才能達到較低的終軋溫度850℃左右,如此會導致聚合再結晶使晶粒粗化。原因可能是由于最后一道軋制形變量很小,難以通過再結晶細化奧氏體晶粒。因此,在950℃以下應采用足夠的形變量。 由于Nb鋼有抑制再結晶的作用,采用間斷軋制到達低的終軋溫度是可行的,因為前道軋制塑性變形因未再結晶而保持到后道,這樣就相當于在950℃以下軋制后有足夠的形變量。當然銘鋼如果軋制在很高的溫度中斷,也會發(fā)生再結晶和使晶粒粗化,中斷后沒有進行足夠的塑性變形,結果同樣也會使性能變差。 終軋溫度低也可以從較厚的截面坯開始軋制。這樣軋制到要求尺寸時需要較長的時間,并隨之以較快速度冷卻。軋制前采用較低的溫度加熱、保溫,也會得到低的軋制溫度。但是由于溶解NbC等的數(shù)魚較少,會使隨后的沉淀強化作用減小。 總之,控制軋制特別是對錠鋼在經(jīng)濟上是有吸引力的。生產(chǎn)半脫氧鋼或半鎮(zhèn)靜鋼時既可以得到非常細的F晶粒,同時又可以保持一定量的NbC彌散強化。在固溶體中的Nb和應變誘發(fā)形成的NbC沉淀顆粒能夠阻礙奧氏體再結晶,應變誘發(fā)的NbC沉淀相還能阻止奧氏體晶粒長大。但是,應變誘發(fā)形成的NbC沉淀本身并不起多大強化作用,而且還會因它的形成而降低潛在的彌散強化效果,在這種情況下仍然可以得到一定量有用的NbC沉淀強化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