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里面若含有碳,則會影響前述各形態(tài)間的轉變。例如,α鐵在723℃附近的溶碳量最大只有0.04%,
故當溶有碳的γ鐵緩冷到此溫度時,必同時析出
αFe與Fe3C
兩種成份,轉變成如圖四所示小薄片重疊類似珍珠母的結構,
一般稱它做"珠光體(pearlite)";其轉變的臨界溫度我們叫做A1共析點(entectoid point)。
另一方面,將α鐵加熱至γ鐵狀態(tài),其溶碳能力隨溫度升高而增加,到1130℃附近時最大溶碳量可達1.7%。
碳溶在γ鐵中組成均態(tài)固溶體,在顯微鏡下呈等軸多面體的粒狀晶形,類似純鐵組織,
金相學稱做"奧氏體(anstenite)"。奧氏體延韌性好,亦耐腐蝕,幾近于純鐵,但無磁性,
并且只能存于高溫的γ鐵區(qū)域里,常溫則無。
|